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农村金融研究所» 所内动态

关于举办2017年度经管学术论坛报告会的通知

作者: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5-03

(1) 报告题目: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个体响应与政策意蕴

报告人:夏显力  教授             主持人:陈伟  博士

报告时间:2017年5月5日(周五)     下午15:00-16:00

报告地点:经管园林大楼C304会议室

内容简介:2016年底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1.2%,伪城镇化带来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高达2.9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5亿人。十八大以来,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以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加快落实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然而,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还是政府当下的一厢情愿?农业转移人口对就近城镇化的认知、行为反应与政策需求究竟如何?仍然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报告基于2015年陕西省39个县(市)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个体响应,在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基础上,采用计量模型从个体及家庭、认知与行为反应、农地流转与财产处置、政策需求4个维度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基于研究发现,结合国家就近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提出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报告人简介:夏显力,博士,教授,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发展改革研究会会员、国家留学基金委等机构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管理、城镇化与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5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陕西省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8项,主持厅(局)及各级政府横向课题5项,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土地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撰写的研究报告《陕西省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研究》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共同完成的《“三站链合”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建议报告,获得农业部、财政部领导肯定,并已转化为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

(2) 报告题目: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研究

报告人:冯晓龙  (博士生)           主持人:陈伟  博士

报告时间:2017年5月5日(周五)     下午16:00-17:00

报告地点:经管园林大楼C304会议室

内容简介: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为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用一系列适应措施。这些适应措施是否能够降低气候变化对农户农业产出的影响(即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有效性如何)?对该问题的回答,事关如何有效引导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促进推广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稳定农户农业生产,保障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构建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对农业产出与产出风险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陕西省8个苹果基地县660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评估了农户的农业产出风险,并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对农业产出与产出风险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38.03%的样本农户采用覆膜、人工种草、铺秸秆、灌溉等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能够增加农业产出,降低农业产出风险。基于反事实假设,采用适应措施的农户若未采用相应的适应措施,其亩均产出将下降3.72%,产出风险增加107%;未采用适应措施的农户若采用相应的适应措施,其亩均产出将增加5.54%,产出风险将下降19.64%。降水量增加、户主受教育年限、参加合作组织及村庄提供适应措施信息服务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有正向影响,而果树树龄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有负向影响。应当从加强适应措施的研究与开发,增强相关公共服务功能及完善农民合作社相关职能三个方面引导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

报告人简介:冯晓龙,男,77779193永利官网博士研究生,师从陈宗兴教授、霍学喜教授,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ustainability》期刊发表SSCI论文1篇,在《农业工程学报》期刊发表EI论文1篇,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等期刊发表CSSCI论文7篇,在学期间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陕西第二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一等奖等荣誉。

欢迎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参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