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经管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结合自身的研究、考察实践,探讨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脱贫的有效途径。会议由支部书记陈海滨老师主持,联系学院三支部的党员处级干部教务处李菊兰副处长、国际学院祁选轩副院长参加并参与了讨论。
陈海滨书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2020年实现农村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是共产党党章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已经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当前仍有7000多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新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脱贫对象由区域转到精准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明确了扶贫攻坚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孙养学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问题非常重视,将其与国家十三五规划联系在一起,任务非常光荣而且艰巨。当前,8个国家级贫困集中连片区中,陕西省占了3个。我校地处陕西,永利官网主要研究农村经济问题,理应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做出贡献。首先是应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同时也应积极利用学校农业推广体系为社会服务,其中最主要的是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创新与先进管理经验推广。
李世平教授结合自己参与陕西省十三五扶贫搬迁工作会议的经历,认为当前政府部门对贫困对象、贫困程度的建档立卡做得比较好,但是贫困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陕南扶贫搬迁工作做了很多年,经验也受到了国家的认可,搬得出稳得住没有问题,但是如何致富是主要问题。未来我们的研究应侧重于贫困原因的分析与扶贫措施的创新,考虑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的结合。
高建中教授认为,中国扶贫脱贫的特色值得肯定。与西方国家扶贫依靠宗教、NGO等社会力量相比,我国主要依靠政府,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尤其是调动各行政部门力量的参与,扶贫效果可预期性很强,可行性很高。他同时指出,西部地区扶贫工作重点在于发展地方产业,尤其许多贫困区同时被划为生态保护区,发展比较困难,更需要寻找因地制宜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
骆耀峰副教授结合自身在林区考察的实践,认为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是适合当前的农村实际的。原来扶贫对象是区域,很多扶贫资金被用于公共设施建设,贫困农户直接受益较少。当前提出精准扶贫,精准很关键,需要搞清楚哪些人贫困,为什么贫困等问题。
赵凯教授结合自己在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调研的体会,提出当前扶贫应关注3个问题。一是可持续生计的问题。虽然地方产业发展可以为农户提供可持续生计,但是产业培育需要较长的时间,从农户个人角度来讲,更愿意外出打工,赚短平快的钱。二是贫困标准的确定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三是农村中存在一些因懒致贫的现象,对于这部分人应提出相应的对策。
魏凤教授结合自己在天水调研的体会,提出扶贫应该成为常态,而不应该是一场运动,因为脱贫过后返贫的现象很普遍。当前中央提出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的思路很有意义。
祁选轩副院长提出3点建议。一是扶贫应首先关注人的问题,即要解决帮扶谁以及由谁来帮扶的问题;二是西农应做好扶贫政策的理论支持,在关键技术节点上,应有西农的声音;三是扶贫政策的论证与出台,经管学院应该参与,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菊兰副处长认为,以前扶贫主要注重资金补助,没有可持续性;现在更关注培养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例如产业发展,在这方面大学可以发挥人才培养、理论创新、技术推广的作用。
经管学院教工三支部,通过这次集中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提高了支部党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教师党员,今后应立足本职工作,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培养更多农业技术人才、努力搞好理论创新、参与农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推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